关于福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5日在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日期:2019-01-10 15:20 来源:发改委
| | | |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福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五区叠加”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入开展“抓项目促发展”“招商2018”“项目落地百日冲刺”“三产跃升季”等专项行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750亿元、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18亿元、同口径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亿元、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2亿元、增长116%;出口总额1642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56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城镇登记失业率246%。

  2018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顺利开展,中期完成情况整体良好,41个具体指标共有32个指标达到预期或者完成序时进度。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赶超基础更加扎实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412:528,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较2017年增加18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继续夯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7%。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水产品产量增长5%。品牌农业持续提升,新增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5家、34个产品。出台鼓励远洋渔业发展10条措施,新增境外渔业基地1个,获批2艘南极磷虾捕捞船。农村电商工作取得新成效,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43个、村级服务点120个。产业融合积极推进,福清市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新增国家数字农业试点项目1个、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7个

  。农业园区及项目建设加速,新增1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接近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30家,其中超百亿企业(集团)14家。

  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5大千亿产业集群已培育形成多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组织实施272项市级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2606亿元。祥鑫军民融合特种铝合金材料、阿石创

  大型靶材等53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实施32项智能化改造、84项省级重点技改、177项市级重点技改、

  100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景丰38万吨聚酰胺、兰天塑料软包装材料等97个工业重点项目已投产或部分投产。

  新增长点培育加强,京东方、申远新材料一期、中江石化等198项新增长点项目累计新增产值超40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质量品牌战略成效显著,新大陆、星网锐捷等企业获评国家级质量标杆。

  服务业稳中有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出台服务业跨越发展升级版工作方案(2018—2020年),推进331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32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持续做大总部经济,新增企业总部86家,培育综合型总部企业5家、销售中心职能总部2家、运营中心职能总部1家。物流会展业快速增长,普洛斯南通物流园、美兴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建成投用;举办各类展会活动90场,展会规模超过110万平方米。电子商务释放活力,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交易额150亿元,增长20%,市区移动支付覆盖率达95%。金融主体增加,新引进泰隆村镇银行、东海航运保险、永安财产保险、太平养老保险、福州三六零融资担保等机构。旅游业增长明显,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250万人次,增长224%;实现旅游总收入1160亿元,增长32%。

  (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新动力不断迸发

  把握自创区福州片区战略机遇,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动能加速成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落实。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55亿元,增长26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98%提升至218%,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新增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55家。实施“双高”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均取得新突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5家,新认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9家、省市级众创空间35家,7人入选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27项,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24%,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151个百分点。江阴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中铝车身铝合金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与阿里巴巴集团、永辉超市签署零售创新领域战略合作协议,“超级物种”“盒马鲜生”“天猫小店”“朴朴”等新零售业态持续扩张。

  “数字福州”稳步推进。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荣获“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连续入选全国前十。成功举办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64个数字经济项目,总投资7469亿元。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

  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新增关联企业52家。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eBay、菜鸟等一批跨境电商大项目落地,全市跨境电商进口货值、票数销售额均实现成倍增长。

  (三)推动产业进区入园,园区布局逐渐优化

  加快园区载体建设,立足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着力构筑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新格局。

  高新区产业竞争力增强。充分发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重要对接区”的区位和技术优势,推动园区内平面显示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巩固液晶显示器(LED)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势地位。重点扶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云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星网科技园、清华紫光科技园建设,培育具有引领能力的科技示范企业。

  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新集聚京东物流园、菜鸟网络等91家大数据关联企业。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政务云和省超算中心(二期)相继投入使用。与清华大学共建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序推进智慧中医药与健康福州、肝胆疾病医疗大数据平台等12个项目建设。落地健康医疗、国土资源、国家旅游大数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试点工程的先行先试效应日益凸显。累计注册企业221家,注册总资本256亿元,组建市电子信息集团。

  “海上福州”建设加快。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工程制造、新能源、生物制品、通用(水上)飞机制造等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江阴港城经济区发展提速,耀隆化工、东南电化、中景石化等龙头企业壮大,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延伸补齐,落地康乃尔MDI等大项目。福清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引进京东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等27个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已经动建14个项目。罗源湾重点推进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闽光产能置换及配套等重点钢铁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千亿海港城。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福州(鉴江)海洋生物产业园进入主体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海峡现代渔业经济区开展初设编制等前期工作。

  (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以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加快产业项目引进、开工和投产,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抓项目促发展”卓有成效。紧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关键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工建设申远新材料二期等2230个项目,建成山力化纤、科乐通三期等962个项目,完成投资3331亿元,均完成年度计划。其中,“项目落地百日冲刺”

  专项行动

  推动47个项目开工、15个项目投产、

  12个项目技改、

  16个项目签约、9个项目完成到资。依托项目定期协调机制,109个重大项目突出问题及时得到协调推动。

  “招商2018”取得进展。设立北上广深港澳区域招商中心,建立区域招商机制,集中力量引进央企国企、创新型企业及外资企业集团。创新提出落地项目“生效率”跟踪考评机制,推动招商项目提质增效。京东方柔性显示、缘泰石化新材料、高意科技第三代半导体、嘉里集团商务综合体等4139个项目落地,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强化项目管理服务,利用“多规合一”、并联审批系统、新开发的“一抓一促”APP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审批和管理服务平台,持续跟踪、汇总、统计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提升重点项目管理水平。

  “五个一批”项目综合考评在全省位居前列。

  共入库亿元以上“五个一批”项目3563项,总投资3042988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75项,总投资267325亿元;开工项目1842项,总投资1492114亿元;投产项目1030项,总投资633481亿元。215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534亿元,994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3031亿元,139项省1820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6614亿元,均超序时进度。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轨道交通建设加快,2号线

  基本建成即将试运行,4号线、5号线、6号线和1号线二期持续推进。线网规划(2012年修编)调整获批,滨海快线、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

  调整加快推进。机场建设取得进展,机场一期完成第二轮扩能,机场二期已完成中国民用航空局行业审查,国家发改委已受理立项申报。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福厦客专、福平铁路福州段年度分别累计完成投资226、109亿元。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前期工作以及江阴港区6—7号、8—9号码头工程有序推进。绕城高速东南段、长平高速等干线公路以及马尾大桥等建设稳步推进。引进国家规划的LNG接收站项目,与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签订《福州市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活力有效释放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历史和人文优势,加快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

  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落后产能逐步退出,拆除中频炉设备108台;去库存持续推动,商品房去化周期为106个月,处于合理区间,保持基本稳定;企业杠杆率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实现“双降”;降成本成效明显,减税降费183亿元;补短板有序推进,40个补短板投资工程包完成投资227亿元,完成年计划目标。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明确172项具体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10项行政许可事项,在全省率先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率先建立政务服务事项一套标准、率先启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一个平台。市级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占比分别为93%、31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

  市政、房建类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742%、858%。

  民间投资持续增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6大类共60家企业。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36条政策措施,13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恒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8%,高固定资产投资16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改革协调推进。深入实施71项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推出27项创新举措,其中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有序推进安泰楼餐饮有限公司员工持股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分级诊疗,采取差别化报销比例;支持医联体建设,取消参保人员在医联体内转诊转院医保二次起付线。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签约1967万人,全人群签约率304%。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信用福州”跨越发展。社会信用列入地方立法重点调研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成功举办2018年中国城市信用高峰论坛。开展“信用+”系列活动和茉莉分惠民应用,在重点民生领域深入实施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实现信用惠民便企。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基本形成信用联合奖惩格局,归集信用信息数据471亿条,居全省首位,信用状况综合排名在全国36个副省级及省会城市跃升至第7位。

  开放水平逐渐提升。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出台融入海丝核心区当前工作要点及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会场)、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首届“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等重大活动和国际重大赛事。榕台合作深化,制定出台惠及台胞68条具体措施,成功举办第六届海青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等43项榕台特色交流活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被国台办授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新设省市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3家,新增创业就业实习台湾青年2087人。

  (六)城乡融合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格局优化

  稳步推进“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战略,发挥省会城市引领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要素整合和资源共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新区提升老城。福州新区加快建设,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05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目标。滨海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等47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生成实施四批22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0亿元。三江口片区加快开发,谋划并实施项目121个,总投资437亿元,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琅岐岛启动综合文旅产业开发,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步伐加快。老城持续提升改造,300个老旧住宅小区整治和54个城区旧屋区改造进展顺利,拆除“两违”1246万平方米。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设备全部投入使用,防台风防洪涝能力增强。

  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完成《福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编制。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单位,2274个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进度居全省前列。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美丽乡村300个,提升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美丽乡村覆盖率位居全省第1。持续推进14个列入省、市级创建名单特色小镇创建,积极组织开展本年度省、市级特色小镇申创工作。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选认省、市科技特派员达600名。

  精准扶贫取得成效。巩固脱贫成果,

  永泰实现省级扶贫县摘帽退出,闽清达到市级扶贫县摘帽退出要求。

  向1561名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6亿元,开发1134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821个贫困劳动力,2619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加强与甘肃定西市就业扶贫协作,财政援助定西市资金252亿元,增长350%。选派106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定西挂职,吸纳4013名定西劳动力来榕稳定就业。实施219项帮扶项目,带动43万贫困人口脱贫。

  闽东北协作引擎作用增强。为主实施32个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重大台账项目,已开工25项,年计划投资146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89亿元。加强与莆田、南平、宁德、平潭在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作。

  (七)民生保障切实加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致力增进民生福祉,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带动社会事业水平整体提升,协调推进经济和民生发展。

  民生补短板成效凸显。完成20项5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相关支出72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4%。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新改扩建13所公办幼儿园、41所中小学。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增至31个,新建智慧教室522间。推进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服务购买和优质高中复办初中。与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办学协议。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妇幼保健院新院一期、滨海新城综合医院等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新增2200张床位。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55元。“榕医通”平台覆盖市、县、乡三级209家医疗机构,惠及群众114万人次。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上下杭、烟台山、冶山、马尾船政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积极推进,加入海丝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终期验收,举办百场文化经典公益讲座。交通设施逐步完善,第二批392个缓堵工程项目加快建设,68条主次干道、支路、街巷建成,42个重要路口、路段改造提升。新建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新增、更新公交车1470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42条,新增1500个充电桩。

  保障水平切实提升。率先在全省建立困难群众巡访制度。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700元,高于全省标准。10家养老服务企业落地注册,新建21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推进298个农村幸福院建设。社会保险参保面扩大,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75%,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160元。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套数和已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套数均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住房困难群体的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双轨制保障体系正式构建。推出共有产权住房893套63万平方米。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控制在35%范围以内。举办196场招聘活动,3750家(次)企业成功招聘1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412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6842人。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体系,出台《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1723人。

  (八)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低碳优势凸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生态美”,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5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持续做好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全省率先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碳市场建设,49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完成2017年度配额清缴。完成连江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工作,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试点。建立绿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快永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试点建设,完成永泰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建设方案规划。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加大重点行业废气、废水治理力度,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强化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完成年度减排目标。

  生活环境日益优化。空气质量总体达到二级标准,达标天数比例92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3,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全面完成227公里永久截污管、70公里驳岸及95万平方米沿河景观建设,获评2018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成168个串珠公园、300公里滨河绿道,完成植树造林109万亩。开展沿江、沿铁路线环境整治,围绕“一江一河三线多片区”打造精品特色夜景,推进福厦、温福、合福3条铁路沿线景观整治。

  总体上看,2018年,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关键期,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等部分指标增速离年度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够,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有待完善,社会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分布不均、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实现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不小压力。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保持定力,认真应对,主动作为,增强预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市经济在新的一年里稳中有进。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

  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六稳”工作要求,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十二项行动,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助推跨越赶超。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省里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实现年度目标;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6以内。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夯实农业经济基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生产战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525万吨以上。创建30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1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增1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850亿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产品22个,评定5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10个以上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评定10家市级农民合作社和15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培训4300名新型职业农民。

  推动工业升级攻坚。加快构建“142”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依托经开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等载体,集中力量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以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重点扶持一批传统企业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改项目。围绕“一区六园”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软件园区。

  推进服务业跃升发展。开展“三产年”专项行动,加快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做大做强总部规模,新培育50家以上企业总部。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优势和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政策的“虹吸效应”,推进“引金入榕”工程,打造“资管小镇”“创投空间”等现代金融集聚区。深挖上市后备资源,推动重点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奖励政策兑现速度,争取进入上市程序企业10家以上。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闽侯八闽文化旅游项目、永泰欧乐堡水上世界等大项目建设。办好中国(福州)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推进现代物流综合枢纽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二)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落实“数字福州”建设和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落实扶持“双创”八条措施,培育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海西创业基地、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组织实施区域重大科技专项,确保全市研发投入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工程,继续保持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新增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5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0家。

  实施数字经济领跑。高水平办好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依托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马尾物联网基地等园区建设大数据特色基地,引进和壮大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打造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健康医疗、国土、旅游等领域的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区块链等新兴业态的培育,重点建设区块链经济综合试验区。

  (三)持续激发有效需求,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增强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现需求引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开展“项目年”专项行动,抓项目、补链条、强产业,争取市级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超3700亿元。持续发挥重点项目协调机制激励作用,推动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滞后项目强化督查。继续推进投资工程包实施,突出抓重点、惠民生、强弱项,提高工程包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实现良性滚动。

  推进消费需求升级。紧抓国家扩大跨境电商试点机遇,积极争取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壮大跨境电商经济规模。重点恢复东街口、中亭街等传统商圈,巩固和提升苏万宝、浦上万达等成熟商圈,培育壮大东二环泰禾广场、天泽奥莱时代等新兴商圈,推进三坊七巷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加快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新零售业态广泛布局。

  稳住对外贸易市场。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鼓励企业用好用活“省三十六条”等外贸政策措施。梳理涉美加税清单的重点进出口企业,动态评估分析外贸、利用外资等所受的影响,加强风险提示和应对指导。加强对3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跟踪与服务,对有增长潜力的重点外贸企业采取正向激励措施,稳住出口大户基本存量,挖掘出口增量。继续改善口岸通关环境,推动在福州口岸实现国家标准版9项业务功能全覆盖。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加快经济体制变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增强动力,扩大开放激发活力。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进所有市级自建审批系统与市网上办事大厅汇聚共享,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一窗”分类受理事项达70%以上,“一趟不用跑”事项达35%以上。全力创建信用示范城市,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红黑名单”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行准入平等待遇,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发挥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36条措施,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用地、用工、用电、用气成本,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创造活力。鼓励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放贷,加大对民营企业增信支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快融入“海丝”核心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地位,发挥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优势,着力推进中日“一带一路”合作国际示范区建设,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全力推动中欧(福州)班列开通;做强“海丝”门户枢纽机场;继续开辟江阴港至海丝沿线国家航线,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国际物流枢纽。鼓励企业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地区投资运输服务、软件信息、旅游会展等服务贸易市场,加快钢铁、建材、轻纺、农业等优势产业境外合理布局。办好海丝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交会,开展“福州品牌海丝行”活动,建设机制化、常态化的国际推介平台。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发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势,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渔业等海洋产业,力争完成年度投资600亿元。推进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4号泊位、江阴港区18—19号泊位项目审批工作,重点打造江阴国际深水大港和罗源湾大型散货储备中转运输基地,做大蓝色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发展化工新材料、电力能源、保税仓储等临港产业。加快江阴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

  (五)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全面推动共建共享

  推动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统筹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政策联动、规划协调、产业共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福州新区全域开发。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滨海新城、三江口、琅岐岛、江阴、蓝色经济产业园、临空经济区等重点组团和区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放宽准入、金融创新、贸易平台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设立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强化区域优势互补,加快三区融合发展,实现政策优惠和创新举措相互辐射共享。通过设立分院分校、市建省管、市县共建等方式,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辐射新区,提升综合承载水平,打造宜居宜业新区。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培育乡村振兴试点镇30个、试点村300个,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域实施,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和示范片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全面部署开展农村绿化行动,打造300个美丽乡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持续抓好福清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全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城区治堵、内河水系整治、污水治理、绿色建筑创优等城建发展十二项行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进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报批以及滨海快线、2号线马尾延伸段和6号线东调整段的工可编制报批,推动4号线、5号线、6号线、1号线二期建设提速,实现2号线通车试运营。抓好机场第二跑道、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前期工作,推动长福高速、莆炎高速、道庆洲过江通道、104国道连江至晋安段改线工程、洪山桥、洪塘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绕城高速东南段、长平高速等项目。

  加快闽东北协同发展。建立福南宁区域协同招商机制,推动福州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与南平生态产业、宁德汽车及新能源产业、莆田临港产业、平潭航运物流产业等加强合作、集聚发展。积极开展工业、农业、旅游、科技等领域合作,打造山海协作创新平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共享、人才培养和招商协作。

  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实施稳定脱贫产业项目。强化第一帮扶责任人工作机制,完善动态监测,实现兜底保障,探索缓解相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发展80个薄弱村村级集体。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争取动态数量保持2000个以上,托底安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继续抓好援宁援藏援疆工作,深化与定西市的扶贫协作。

  (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精准发力补齐短板

  坚持保基本,兜重点,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夯实底线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幼儿园保教改革和片区管理,新改扩建20所幼儿园,新增示范幼儿园42所,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达80%以上。完成中心城区及新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新改扩建中小学37所,推动15所小学、5所初中实施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创建7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推进2所达标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

  推进人才优先战略。积极发挥就业创业政策翘板作用,全面落实引才八条措施、放宽人才落户条件等系列人才新政,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校地合作,促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进。建设中国福州留学生创业园滨海新城分园,鼓励高层次人才、基础性人才落地创业创新,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提高基本社会保障。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稳妥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城乡低保和临时救助政策,将重病重残支出型符合低保条件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低保边缘户纳入隐性困难群众范围。落实“健康福州2030”行动规划,计划新开工市一医院分院、市皮肤病医院医技楼,

  新增床位3000张。运用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引导和促进各类单位和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新建210所农村幸福院、12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35张以上。落实多渠道住房保障,积极推进双轨制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工作,推进申请家庭资格登记以及后续实物配租、租赁补贴保障。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岗前、岗位技能和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实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加快补齐文化设施短板,加快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和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启动市非遗展示馆建设,打造“文化惠民·六进”、“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等品牌。举办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办好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和首届闽剧节。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绿色福州

  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

  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制定及任务分解工作。加快推进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形成有效投资,重点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示范工程项目。继续推进全行业排污权交易,探索建立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完善绿色经济金融政策,健全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排污者遵规守法意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锅炉整治,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强化联防联控。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及小流域水环境整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继续实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程包。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现代化城市,争当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排头兵。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福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二○一九年一月四日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