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族形成

日期:2022-10-26 16:23 来源:方志委
| | |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霸。《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楚威王时(前339—前329,东周显王三十至四十年),兴兵伐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越绝书外传·记地传》亦载:“无疆,时霸,伐楚,威王灭无疆。无疆子之侯,窃自立为君长。之侯子尊,时君长。”“无疆以上霸,称王。之侯以下微弱,称君长。”(《史记》)

楚、越都是战国早期的南方大国。楚的疆域主要在长江中游地区,越的疆域主要在长江下游地区。楚灭越后,越国疆土被划入楚的版图,越国的王室宗族被迫集体逃亡,或“走南山”,或“滨于江南海上”,迁徙进入浙江南部与福建沿海及内地。其迁徙路线有水陆两路,而以水路为主要路线。据《越绝书》记载,越人“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锐兵任死”。越人的造船和航海能力很强。越王勾践王族后裔,从浙江中北部出发,南下沿海各地,进入瓯、闽土著的中心地域,即浙南瓯江下游的今温州地区和福建闽江下游今福州地区。此外,陆路也由仙霞岭进入福建闽江上游的闽北地域。西周春秋时期,闽北闽人即与越国发生联系。浦城县管九村考古发现一批土墩墓,出土越式青铜尊、杯、盘、戈、剑、矛以及原始瓷器、玉器等遗物,表明越国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已经进入福建。进入浙南、福建于越族与瓯、闽土著见司马迁《史记》记载。《史记·东越列传》云:“闽越王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可见至少在战国末年,无诸已融合七闽土著重新建国,自称为闽越王,至秦始皇兼并天下时被废为“君长”,至西汉初乃“复立”,这就是闽越族建国的由来。

闽族应是古代南蛮的一支。《周礼·夏官·职方氏》东汉郑玄注云:“闽,蛮之别也。”《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称:“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说明闽与蛮为同族种,二者系一音之转。《国语·郑语》记史伯曰:“闽,芈蛮矣。”则认为闽族是芈姓楚蛮的一支。又曰:“叔熊逃难于濮而蛮。”贾公彦于注疏中指出:“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七闽也。”认为闽、蛮同族,“本其是一”。战国时闽族与于越族融合后,遂为百越的一支。《汉书·地理志》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闽越分布福建地方;瓯越(东瓯)分布于浙江南部;南越在今广东等地。

闽越族群盖由若干族系组成。一是本土土著闽族,即商周以来的“七闽”部落或部落联盟,人口比例较大;二是南迁的越国王室宗族及其族众;三是部分入闽楚人。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闽侯县庄边山遗址发掘出土9座战国晚期至汉初墓葬,其形制及随葬品的仿青铜陶礼器、琉璃璧等都与长沙地区战国晚期楚墓出土的相当一致,推断其为楚人的家族墓葬,反映楚国移民进入闽越地区的历史。此外,可能还有少数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但占据主导地位的应是越国王室后裔。

(来源:《福州通史简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