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鼎边糊”

日期:2018-12-26 13:11 来源:方志委
| | | |

  福州“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据《藤山志》记载:“三月间迎大王,家家必煮鼎边糊,谓之迎鼎边糊王。”“立夏日家家煮鼎边糊、炊碗糕祭祖先,谓之做夏。”据民间传说,鼎边糊早在汉武帝时就有,闽越王郢野心勃勃,力图恢复越王勾践时代的越国业绩。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举兵围东瓯,后来占有东瓯土地六年,闽越又发兵击南越,汉武帝发兵讨伐闽越,郢分兵拒守。这时郢的弟弟余善乘机发动政变,杀死郢。郢的部将侯、马、吴、颜四人从“冶城”(今鼓楼区的北面)南逃至仓山下渡,由于腹中饥饿,急于寻食,下渡居民煮鼎边糊给他们吃(因鼎边糊易熟)。这四人吃饱后,寻思如果乘船逃走,必连累下渡民众,就在下渡二块石处(现三叉街附近)自杀。民众感四人恩德,敬以为神,煮鼎边糊以祭。  

  福州“鼎边糊”的特点是,吃起来有韧性,汤清不糊,味道可口。其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先把锅中的水用旺火烧沸,配上调料;再用米浆浇在锅边上,当米浆烤到半熟起卷时,迅即铲入锅汤之中。如此数遍后,加入虾米、香菇、蒜、葱、黄花菜等佐料,起锅即可食用。如果讲究的话,还可以用鸡汤、虾于、目鱼于、蛏于等烹制,味道更好。  

  (本文摘自:《八闽掌故大全·物产篇》)

相关链接: